(在新的安卓手机上登陆 xlog 网页的 dashboard,打算把备忘录写的复制过来。不得不说,手机上的 dashboard 界面真的很乱阿。@diygod)
用过的一个个名字,就像一幢幢烂尾楼,有些,建着建着,就不再被需要了。好似与这世界不合拍似的,被丢弃到一旁。也未被一点一点仔细拆解,可能有种弃之可惜的酸苦味。
我最近抛弃了 cheapcrapcommunity 这个用了十来年的音乐人的名字。虽然在某一个极小的方面还使用着,但已经不是最开始的用途。从有 QQ 开始,我就享受改名字需要的绞尽脑汁。有些名字意味着你想要的东西,有些则意味着你认为的自己当时的状态。这好像是普遍的两种心态。到现在我仍会通过改名字来表达什么,虽然频率变得很低,有时改得更加随便,尤其是觉得定义状态变得无趣的时候,但仍然像一个不用白不用的功能。如此想来,大概和打扮自己差不多吧。
但是好像对于音乐人名称我会更加谨慎一些。这可能说明我确实很严肃地在对待创作这件事。
我现在的音乐人名字是 xxory/xxorx。这个名字里包含两个状态,0 和 1。用图画来解释就更简单。
我想通过这个名字来明确自己很长时间一直想要努力探索的方向。机器性与人性的合与离。
所以目前使用的基本手段就是代码和人声。我会不会学习什么乐器呢,毕竟技艺里也带着机器性。有时候觉得自己确实并不算得上是个音乐和热爱音乐的人。只是太喜欢从音乐中吸收许多东西罢了。对于学习乐器这件事,总是兴趣寥寥。k 问我哪里可以买到好的古琴,我不知道,但是在旧天堂翻的时候,看到一个查阜西的古琴合辑,包装得特别精良,还带着小册子。我想 k 都不知道给我分享过多少音乐,做过多少好吃的了,便买下打算到伦敦的时候送他。此刻在飞机上想着送他之前肯定要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,这个查阜西是谁,弹啥样的古琴。于是拆了包装听了一路,第一张只是惊讶概念里可以说是陈腐的乐器,竟然也可以有这么有趣的一面,听到第二张里普庵咒时,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好来。
这次去旧天堂也是第一回,价格有点小贵,只买了觉得必须得买的东西。拿起这个放下那个,最后到旅馆的床上一摊开,竟然全是国粹。除了古琴,都是戏曲。感谢阿飞的垃圾佬网络。我买戏曲倒不是因为我喜欢听,是因为两个原因。一是它是我小时候生活中许多时刻的背景乐,我听着觉得亲切。二是我不懂它。不像爵士乐,是因为既不懂又不亲切,以一种想要获得新知识的目的去靠近,而靠近戏剧,一部分是因为思念故乡。
这次回国,刚到深圳的酒店,翻到电视上的戏曲重录,我竟然停了下来。小时候可都是觉得真没劲,赶紧翻过去阿。但是音乐给我带来的一件麻烦事,便是我想懂得许多原本我没兴趣懂的东西。对爵士,我没有什么感受的基础,所以通过结构上的东西去理解,从而希望可以筑成感受;对戏剧,模糊的感受倒是许多,但竟然不知它到底是什么。说到底,我就是对这些人与作品背后的思维构造感兴趣罢了,去找它们审美上的刺激点也是一部分,但倒是其次。
亲切与不亲切的,我都不懂。真是人生一大乐事。前段时间还嚷嚷着说自己人生只是为了等待奇迹的消极人,还拥有这么多可以好奇的东西。